荷兰是具有雄厚的创新基础和创新实力的国家之一,其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1.博士职位的申请条件及遴选程序。
荷兰大学的博士职位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性网站(荷兰学术职业网http:∥www.academictrans-fer.nl/org/)、大学报纸、学术期刊等媒体发布,每个职位都有工作职位描述(研究项目的名称、从事的主要工作)、资格要求(所需的硕士学位类型、学科专业及科研经历)、职位经费的主要提供者(提供该博士职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简介)、聘用条件(聘用形式、年限、每周工作时间、工资级别等)、附加信息(联系人或教授)、申请截止日期及地址等。
比如2007年1月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Medical Centre Nijmegen)某博士(Phd-Student,指奖学金形式)职位就要求申请者具有生物化学或生物方面的理学硕士学位或具有细胞或细胞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经历。[3]申请日期截止后,主要由该博士项目的负责人(即提供该职位经费者)对所有申请者的材料进行评估(也可能会邀请其他教授或副教授参加评审以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主要考察申请人的语言、反应、交流等能力以及个性等因素,最后综合考虑来确定人选。
2.博士研究生生源。
荷兰的大学挑选博士研究生,对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荷兰本国博士研究生生源一般是在硕士毕业(Ba-Ma制度引入以前,大学教育主要为kandidaat项目,完成此项目获得相当于英、美的硕士学位证书)以后,申请教授提供的短期学生助理(StudentAssistant)岗位。学生助理主要协助教授或高级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如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等。多数学生助理在工作一两年以后,就会协助教授或高级研究员撰写研究计划书并申请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该助理就可以获得博士职位继续进行该项目的研究(也有例外,如本人就亲见格罗宁根大学教育系系主任Roel Bosker教授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要求担任学生助理的硕士学习成绩至少达到“优”,致使一位学生助理失去了本来可以获得的博士职位)。如果博士毕业后项目没有完成,则可以继续申请博士后职位(该职位亦为1-2年的短期合同)以完成项目研究。
国际博士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从本校培养的国际硕士生中挑选。一般情况是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平均分8.0以上(有的院系要求每门课8.0以上),就可以获得“优等生”(Cum Laude)称号,有此称号者获得博士职位的机会就大。从所接触的情况看,多数国际博士研究生都具有所在院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经历。教授们会尽可能选择最好的学生并提供奖学金。在硕士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人有研究潜力,就会吸收其进入博士项目开展研究。如DingNing就是教育系主任Roel Bosker教授发现其具有潜力,并积极为其争取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另外,据法学院博士研究生Zhao Bo的介绍,其在硕士阶段就与其导师合作撰写了一份研究计划书并申请到了项目经费,该导师因此就推荐其申请博士职位,并为其争取到了奖学金。格罗宁根大学招收他国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从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学校中选择学生。该校目前和中国有合作关系的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存在合作。心理学系HuadongYang到格罗宁根大学攻读博士,就是因为那里有项目需要研究人员去做,而格罗宁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合作关系,因此毕业并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的他得以知道信息并向格罗宁根大学心理学系递交了履历(包括学习成绩、研究成果等)和研究计划,最终通过评审被录取。
3.博士课程学习。
荷兰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一般没有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原因是博士研究生从事的研究本身就
是各学科的前沿,因此很少有成熟的课程。一般地,一年级博士研究生都需要参加研究院(Re-search School)的课程学习。设有研究院的学科专业,各研究院会开设一些必修或选修课程,这些课程有的侧重于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的介绍与训练;有的内容涉及论文发表与评价(如介绍文章发表的流程);有的专门介绍其他博士研究生的在研课题及其进展,介绍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这些课程还会介绍一些社会经验方面的知识,比如如何与导师相处,如何跟踪、关注所在领域顶尖学者的研究,等等。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时间,其修读课程的数目并非越多越好,一般都有数目限制。没有设立研究院的学科专业,各大学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给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授课,一般两个月讲授一门课。
此外,如果博士研究生确需改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可以通过网络选课系统在大学范围内选修课程,选课时只需在申请单上注明是博士研究生并有导师签字即可,该课程费用会从博士培养的基本费用中支出。
4.导师指导。
荷兰只有教授才能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Promotor,俗称“大导”),另外由高级研究人员(Senior Researcher)或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担任日常导师(Daily Supervisor)。副教授如果申请到的科研经费足够设立博士职位的话,也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但还是需要一位教授作“大导”,该副教授则为副导师(Co-promotor)。如果到该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时该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则其就可以成为“大导”。日常导师(或副导师)基本上每周都和博士研究生会面讨论研究进展、解决出现的问题;“大导”则可能会每月或每两个月与学生面谈一次。也有只有一个导师的情况(如因人员流动无法及时安排副导师),此时导师一般和学生每2周见一次面,或每月见一次。面谈主要讨论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如阶段性论文、实验进展等),导师会将讨论情况做笔录以备查,每次会面结束时都会约好下一次会面讨论的时间。具体指导情况因学科的不同而不同。据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日常导师每两周和学生见一次面,“大导”一般1个月或几个月与博士研究生见一次面,且每年年终要对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做出评价;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自主阅读文献,一般每两个月就所阅读的文献撰写一篇论文。生物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实验有了新结果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导师、日常导师约定面谈的时间,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或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医科一般是导师与学生每周有固定的面谈时间,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或有了新的想法,可随时和导师约定时间面谈。对博士研究生的评价主要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因此,实际操作中会有这种情况,负责人为副教授的,则教授实际上为挂名;负责人为教授的,则博士研究生工作的最终评价的决定权在教授。
学校和院系对导师的指导质量所进行的评价对于促进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荷兰政府对大学成功实施博士教育有一套激励系统,如大学每授予一个博士学位(意味着成功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训练),就会得到3.8~4万欧元的经费奖励,大学再根据各个院系的博士完成率和科研情况将经费划拨到院系,院系再分配到教师个人。学校或院系会依据教授的指导情况及质量决定其是否继续具备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或划拨其经费的多寡,而副教授或高级研究人员参与博士研究生指导的情况及质量将会作为其晋升教授职务的参考依据。关于指导质量的评价,该校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做法是,每年向博士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研究是否有进展,导师的指导时间是否充足、指导过程是否有效等。
5.学术交流技能训练。
博士研究生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训练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在导师指导过程中和导师所进行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定期的、经常性的。二是学院内部博士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博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由院系教师或研究人员担任的博士研究生协调员负责,协调员一般两周召集一次本系全体博士研究生参加的午餐会。博士研究生可以据此反映生活上需要院系解决的困难,也可以反映对所选修课程的评价;有时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在会上交流自己的研究进展,或者由即将参加国际会议的博士研究生介绍所要宣读的论文,供大家评论,找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研究生比较多的院系,协调员会将这些博士研究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向大家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发现。三是在各学科研究院组织的专家讲座上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质疑辩难。四是参加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接受同行的批评与建议,熟悉学术交流规则。导师一般会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报告其论文。如M.P.C.van der Werf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Wondum Ahmed研究“情感对学习成就的影响”这一课题。据他本人介绍,在博士第二年上学期,他就已经在不同场合对其论文研究报告了三次:一次是参加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宣讲,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一次是向本院博士研究生宣讲,在本院博士研究生之间进行交流;一次是利用导师给国际硕士生上课讲解有关章节时,向硕士生讲解。由于其研究设计涉及小学课堂,国际硕士班上有小学课堂教学经验的同学就可以提出许多实际问题,促使其思考并完善研究设计。通过多次报告,博士研究生本人的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多方面、多层次的听众评论能够使其论文的研究问题更加明确、研究设计更加完善。值得指出的是,荷兰大学在硕士生学习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从笔者旁听的硕士课程来看,一般一门课程的重点不是教师的讲授,教师往往只是对主要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不同的章节,再由每个小组轮流做报告;或教师指定学生模仿有关章节,撰写研究报告并分组报告(基本上每门课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要完成任务都需要进行两到三次的集体讨论)。最后导师会根据该小组团队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小组成员的成绩是和大家的团结协作分不开的。这种方式需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与协调,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能够得到尊重并达成一致。可以看出,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方面,但课程学习中合作训练的比例非常之高,反映出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6.中期考核与毕业要求。
荷兰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四年。博士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类似于国内开题报告形式的中期评估。文科博士研究生需要提交一篇小论文,由学院组织教授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意见决定是否对该博士研究生后三年的研究继续进行资助。评估侧重于考察博士研究生英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胜任后续研究。对于理工医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会根据博士研究生一年多的表现对其研究能力进行评价。除非博士研究生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一般来讲,由于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时都经过了导师的严格挑选,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中期考核。
荷兰大学对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条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成文的要求是博士研究生至少要在本学科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对期刊级别没有明确规定,当然是影响因子越高越好)发表(或提交)4篇左右的论文。这些论文是博士论文的组成部分,其发表期刊级别的高低就显示了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高低。博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主要决定权在其导师,如果导师认为学生的水平达到了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将其论文出版、答辩。导师同意学生毕业后,一般在每年4月份举行博士论文答辩,答辩之前,博士论文一般都要印刷成书,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评阅。博士论文答辩会是仪式性的,各位委员会轮番提问,博士研究生逐一作答。问答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授予博士学位证书。